随着5G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微波行业不断带动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在此行业背景之下,全球微波行业需求不断增加,微波管(microwave tube;microwave valve)微波管又称超高频管,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的应用已迅速扩展到微波中继通信、卫星通信、电视广播、导航、能量传输、工业和民用加热、科学研究等方面,本文由北京研精毕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旨在深入探讨全球及中国大功率微波管行业的各个方面。
一、全球及中国大功率微波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市场产能
在大功率微波管的市场产量方面,据北京研精毕智的数据,2020年全球市场产量约15.68万件,较上年的14.62万件相比增长了7.25%;到2021年全球产量增长至16.80万件,与2020年相比提高了7.14%,预测到2022年全球大功率微波管市场产量将有望增加至18.15万件,同比增速达到8.04%。
2、细分市场
从全球大功率微波管的细分市场来看,主要包括速调管、磁控管、行波管等类型,在2021年三者的市场产量分别约为3.46万件、4.56万件和7.79万件,其他类型的产量约为0.99万件,占比分别为20.6%、27.14%、46.34%和5.9%。
3、重点企业
北京研精毕智调研,2021年Thales Group的产量占比最高,约为25390件,其次是CPI和L3 Technologies(Stellant)的产量分别为19709件和16993件;NEC、成都国光和南京三乐的市场产量分别为16206件、3782件和3614件,其他企业的产量均低于3000件以下。
二、全球及中国大功率微波管行业动力学分析
1、驱动因素
微波组件在军用领域主要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国防信息化装备上,而且微波组件也就是射频部分的价值占比越来越高,属于军工中的成长性子领域;另外,在民用领域,主要应用在无线通信、汽车毫米波雷达等方面。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业务的蓬勃发展,使得用户对无线通信服务的体验速率、流量密度、时延、能效和连接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无线技术的变革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需求,更高频率微波波段的引入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目前拥挤的带宽波段,并且能够大幅提升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使得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等典型技术场景得以实现。
2、行业痛点
我国微波技术起步晚且前期发展慢,近年快速追赶差距逐步缩小,微波技术上的差距,导致我国微波产业竞争力较弱。我国微波技术相对世界先进水平整体落后,军用器件性能存在差距,同时民用产品国产化率较低,
3、机遇
国防信息化持续深入,军用微波器组件市场加速扩张。信息化是“十四五”国防建设重点,预计中国将加大对导弹、通信、雷达等领域的投入。随着解放军实战化水平提升,导弹或将加速补库存,其中装备相控阵导 引头的空空导弹将是列装重点;新型号战机装备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微波器组件价值量将得到提升;军用通信对带宽要求大幅增加,宽带无线通信设备有望得到重点发展,高价值的高频微波器组件预计需求旺盛。预计通信、雷达、导航、电子对抗等信息化装备在“十四五”期间将加速列装,带动军用微波器组件市场 实现扩张。
4、挑战
原材料价格波动。电子元器件原材料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国际政治环境变化等因素变动较为敏感。
用工成本持续增加。传统制造企业对劳动力需求较大,随着多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正经历较大的结构性转变,企业劳动力用工成本逐步上升,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较为突出。
高端产品研发制造能力不足,我国高端大功率微波管制造装备仍存在部分空白,并且现有的装备在精度、寿命、可靠性、加工效率、智能化水平等多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汇率波动。我国大功率微波管行业进出口贸易顺差持续增加,通常出口产品以美元或欧元结算,汇率波动会导致企业产生巨大的汇兑风险。尤其是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国内齿轮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削弱企业盈利能力。
宏观因素对大功率微波管业务发展的挑战。国际关系、新冠肺炎疫情等宏观环境因素对大功率微波管产业的发展有负面影响。我国主要出口地集中在东南亚和印度,进口国地区贸易政策的不利变化将给出口业务造成直接影响。
报告中的数据来源于北京研精毕智发布的《全球及中国大功率微波管行业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分析师对目前全球大功率微波管行业的产业链、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行业投资建议,有相关需求请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看更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