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种业已经逐渐地成为高科技产业之一,产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为育种、制种和加工三个环节之中,其中育种是种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生物育种是我国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对整个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起着根本性的支撑作用,近几年中国政府持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种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对生物育种企业秉持着支持和保护的态度,由此看来,生物育种行业是中国农业和种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中国生物育种市场现状分析
1、市场规模
从全球生物育种市场规模分布角度来看,我国的市场规模仅此于美国,在2021年我国种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306.2亿元,从2016年到2021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北京研精毕智测算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5.8%,市场增速整体高于全球其他地区,市场增长潜力比较大。
2、市场需求情况
在我国生物育种的市场需求方面,2021年农作物种子使用量约为955万吨,其中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要的种子需求来源,小麦种子市场占比约为30.6%,位列第一;玉米和水稻种子分别占比14.2%和12.07%,其余农作物种子使用量市场占比均低于10%。
3、市场供应
据研精毕智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从2017年开始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到2021年中国各类农作物商品种子的市场供应量约为1065万吨,与2020年的1043万吨相比,增长了22万吨左右,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供应量略微大于需求量,市场供需格局基本平衡。
4、国内种子生产企业情况
从国内种子生产企业来看,到2020年我国种子企业数量约为6000家,先正达和隆平高科在全球排名位于前十中,是国内一线种子企业;位于二线的种子生产企业数量较多,其中包括北大荒垦丰、江苏大华、中种集团等。
在种子生产企业经营的农作物种类方面,经营玉米的企业数量占比约为28%,排名第一;经营小麦的种子企业占比约21%;经营水稻的企业市场占比在18%左右。
5、生物育种行业相关政策:鼓励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与推广
近几年我国政府持续出台多项鼓励种子行业的政策,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在部署的8项重点任务中就包含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同时也对生物育种企业秉持着支持和保护的态度,生物育种技术是我国未来农业和种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在2022年6月17日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中指出了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好,粮食产量预计将达到1.38万亿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生物育种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性支撑。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推出多项关于种子行业的政策,推动了种业生物科技的发展进程,作为当前育种被广泛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生物育种行业将会加快产业化步伐。
关注公众号
看更多报告